创建词条编辑实验
中医药杏林园数据库>> 百科分类 >> 中医典籍库 >> 诊法

"诊法" 分类下的词条该分类下有280个词条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跌扑损伤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5:10
标签:

摘要:跌扑损伤门肢体全仗血气,伤损必加补养,最忌恶血,一丝攻心即毙。初治,消瘀和血为急。在上先消瘀血,在下先补养,更审胃气。去血过多,脉微欲死,独参汤加童便服,接住元气,再处大法。伤损及金疮去血过多,与产妇同[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112次
虫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5:09
标签:

摘要:虫门风字从虫,虫风化也。湿热郁久,则生虫,腐草为萤,陈麦为蛾之类。果实外谷完整,虫生于内。人之肠胃,无物不受,岂得无虫?三尸九遁,理或有之。其猖狂于肠胃,为痛,为呕,为嗽,为嗜,种种烦苦,须仗医药。至蛔[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102次
发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3:29
标签:

摘要:发门方书曰:发乃血之余,焦枯者,血不足也。劳心之人,未老先黄,黄而白,理可见矣。若忽然脱落,或头皮痒,须眉亦落,乃血热生风,风摇落之象,酒客膏粱多此。或妇人天癸已行,尚黄悴,其身必夜热,属禀来阴虚。若病[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144次
面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3:28
标签:

摘要:面门叶氏曰:手足六阳之经,皆上至于头。而阳明胃脉起于鼻交额中,入上齿中,挟口环唇,循颊车过客主人,故人之面部,阳明经之所属也。胃中有火则面热,中气虚则面寒,且不耐寒畏风。亦有中气虚,虚火上炎而面热者,必[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62次
咽喉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3:27
标签:

摘要:咽喉门脉法,两手脉浮洪而上溢者,喉痹也。此痰火上涌,脉亦如之。脉出寸口上鱼际为溢丹溪曰:喉痹多属痰,宜用吐法。或只以桐油灯脚,用鹅羽探吐。病轻者,取园中李实根噙之,更研水敷项上。暴肿不下食,吹药吹之,或[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81次
齿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3:26
标签:

摘要:齿门齿痛悉属胃火,热极生风则龈肿痛。风热郁久亦或生虫,未必如方士所取之大虫也。不知热胜则肉腐,非蛀也。暮年齿动疏豁,属肾衰。其或相火上炎,亦令人痛。两尺必洪大而虚,宜培肾阴。齿缝胀亦属阴虚,六味丸佳。右[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22次
鼻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3:25
标签:

摘要:鼻门三锡曰:肺开窍于鼻,世所共知也。然阳明之脉,挟鼻络目,结于迎香,左之右,右之左,去鼻孔各开五分是穴。风邪从面而来,则入阳明,脉道拂郁,气不通畅,故清涕时出,久变为浊。所谓外寒束内热,论极有理,须辛散[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72次
舌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3:24
标签:

摘要:舌门三锡曰:心开窍于舌,心火盛则舌干,或破,脉洪实有力者,黄连泻心汤加减。右脉虚大,四肢倦怠,而“舌疮破不愈”,属劳役过度,虚火炎上为患,补中益气汤主之。酒客膏粱,积热内盛,上焦痰实,舌肿胀,防风通圣散[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35次
口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2:23
标签:

摘要:口门三锡曰:凡内有热则口苦,须分虚实。外感寒邪内伤饮食俱口苦,乃邪气实也。久病虚热,或劳碌太过,相火上炎亦口苦,正气虚也。故丹溪以理中汤治口疮服凉药不效者,为中气虚而不制游行之火。常遵用,罔不获效。甚者[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04次
目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6 12:22
标签:

摘要:目门三锡曰:目病悉属火热,世俗之论也。须分新久,虚实,痰郁气滞,脾胃相火。或散或降,或开郁,或养荣,或滋肾壮水,或益气开痰,初无一定。方难执一,昧者不察,一概施治。寒凉伤其脾胃,辛热耗其神明,气血愈亏,[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96次

诊法

脉理会参
《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十种》序一(《脉理会参》)
《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十种》序二(《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内容提要(《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序(《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上·四脉统领》(《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中·二十八脉详辨》(《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下·脉法备录》(《脉理会参》)
脉理集要
脉学类编
《四言举要类编》自序(《脉学类编》)
参考诸书目(《脉学类编》)
脉学类编
脉粹
校勘记(《脉粹》)
序(《脉粹》)
跋(《脉粹》)
正文(《脉粹》)
萧世基《脉粹》一卷(永正五年抄本)(《脉粹》)
濒湖脉学
痘疹心法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卷之十一
卷之十二
卷之十三
卷之十四
卷之十五
卷之十六
卷之十七
卷之十八
卷之十九
卷之二十
卷之二十一
卷之二十二
卷之二十三
后记
月王药诊
内容提要 前言(《月王药诊》)
卷一(《月王药诊》)
卷二(《月王药诊》)
卷三(《月王药诊》)
卷四(《月王药诊》)
卷五(《月王药诊》)
卷六(《月王药诊》)
卷七(《月王药诊》)
卷八(《月王药诊》)
卷九(《月王药诊》)
后记(《月王药诊》)
译后记(《月王药诊》)
附录 本书所用动、植、矿物药汉文拉丁文名称对照(《月王药诊》)
四诊法
四诊法序(《四诊法》)
脉法(《四诊法》)
脏腑部位(《四诊法》)
诸经不行三部辨(《四诊法》)
十二经脉起止(《四诊法》)
独取寸口(《四诊法》)
三部九候(《四诊法》)
脉形(《四诊法》)
妇人脉(《四诊法》)
四时平脉(《四诊法》)
五脏平脉(《四诊法》)
脉贵有神(《四诊法》)
脉要(《四诊法》)
脉象相类(《四诊法》)
形病相应(《四诊法》)
脉病(《四诊法》)
杂病生死脉(《四诊法》)
诸杂病生死歌(《四诊法》)
脉异(《四诊法》)
危脉(《四诊法》)
太冲尺脉 附冲阳(《四诊法》)
括曰(《四诊法》)
脾胃脉(《四诊法》)
小儿(《四诊法》)
反关脉(《四诊法》)
太素脉伪(《四诊法》)
脏腑部分(《四诊法》)
五官(《四诊法》)
五脏六腑见于面部之图(《四诊法》)
脏腑肢节见于面部之图(《四诊法》)
望色(《四诊法》)
色脉(《四诊法》)
形诊(《四诊法》)
死症(《四诊法》)
诈病(《四诊法》)
声诊(《四诊法》)
问(《四诊法》)
辨舌(《四诊法》)
病机部
卷上序(《病机部》)
气病(《病机部》)
血病(《病机部》)
脾胃(《病机部》)
内伤(《病机部》)
诸虚损(《病机部》)
劳瘵(《病机部》)
发热(《病机部》)
恶寒(《病机部》)
饮食(《病机部》)
痰(《病机部》)
咳嗽(《病机部》)
哮喘(《病机部》)
诸郁(《病机部》)
霍乱转筋(《病机部》)
呕吐哕恶心(《病机部》)
痞满(《病机部》)
噎膈(《病机部》)
吞酸吐酸(《病机部》)
嘈杂嗳气(《病机部》)
肿胀(《病机部》)
胀论(《病机部》)
水肿(《病机部》)
眩晕(《病机部》)
头痛(《病机部》)
胃脘痛(《病机部》)
腹痛(《病机部》)
胁痛(《病机部》)
腰痛(《病机部》)
脚气(《病机部》)
痛风(《病机部》)
痿病(《病机部》)
二厥(《病机部》)
遗尿不禁(《病机部》)
便浊遗精(《病机部》)
淋闭(《病机部》)
消渴(《病机部》)
秘结(《病机部》)
疝气(《病机部》)
耳病(《病机部》)
目病(《病机部》)
口病(《病机部》)
鼻病(《病机部》)
齿病(《病机部》)
咽喉(《病机部》)
卷下序(《病机部》)
真中风(《病机部》)
火(《病机部》)
暑(《病机部》)
湿(《病机部》)
燥(《病机部》)
寒(《病机部》)
疟(《病机部》)
痢疾(《病机部》)
积聚痃癖癥瘕(《病机部》)
惊悸怔忡健忘(《病机部》)
诸汗 (《病机部》)
癫狂(《病机部》)
五癎(《病机部》)
痓病(《病机部》)
黄疸(《病机部》)
痹(《病机部》)
疠风(《病机部》)
关格(《病机部》)
交肠(《病机部》)
脱肛(《病机部》)
肠风脏毒(《病机部》)
多眠不眠(《病机部》)
循衣摸床(《病机部》)
喜笑不休(《病机部》)
怒(《病机部》)
烦躁(《病机部》)
前阴(《病机部》)
妇人月经(《病机部》)
带下(《病机部》)
胎前(《病机部》)
产后(《病机部》)
小儿(《病机部》)
痘疹(《病机部》)
治法汇
治法汇一卷
治法汇二卷
治法汇三卷
治法汇四卷
治法汇五卷
治法汇六卷
治法汇七卷
治法汇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