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词条编辑实验
中医药杏林园数据库>> 百科分类 >> 中医典籍库 >> 诊法

"诊法" 分类下的词条该分类下有280个词条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火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2:08
标签:

摘要:有实火,有虚火,有郁火,有阴火。脉洪盛有力,口燥渴,目赤疮疡,大便秘塞等证,实火也。芩、连、栀、柏分经泻之。脉数而无力,或虚大,羸瘦,两颧赤,咽干,消渴,午后热,咳嗽有血,或衄,属阴血虚火盛,宜滋阴降火[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57次
疟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2:01
标签:

摘要:一日一发者受病浅,二日一发受病深,三日又深。连发二日,住一日者,气血俱病。疟疾,多主乎内伤郁结,或寒或热,或热后大渴,或出汗,皆宿食与痰之所为耳。须消导化痰,宽中理气,次随症治。数发之后,人壮气实者,可[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825次
痢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1:59
标签:

摘要:痢属湿热积滞,分多少而治。脉滑或弦,见于关,腹痛后重者,积滞多。脉洪而数,口干烦懑者,热多。脉缓而濡,不渴,身重,便溺不利者,湿多。寸关滑数有力,腹痛后重,属积滞,宜木香槟榔丸下之。脉浮数,外症身痛发寒[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10次
泻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1:57
标签:

摘要:有火,有湿,有暑,有风,有痰,有气虚,有食积,有寒,有脾虚,有肾虚。火脉洪而数,腹痛泻水,肠鸣,痛一阵泻一阵者,火也。宜伐火利水道,芩连四苓散主之。戴氏曰:热泄,粪色赤黄,弹响作疼,粪门焦痛,泄出肛门犹[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76次
霍乱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1:54
标签:

摘要:方书悉以为内伤外感而成。大都因郁结内伤,饮食过度,停滞者多,一时阻塞,气不升降,挥霍撩乱而然。夏月霍乱吐泻作渴,胃苓汤加半夏、藿香。面赤口干甚,加炒黄连。烦渴甚者,辰砂六乙散佳。春秋冬三时霍乱吐泻饮食后[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69次
咳逆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1:52
标签:

摘要:有痰,有火,有气虚,有阴火,有胃寒,有气郁,有死血。痰火脉洪滑有力,症兼口干恶心,属痰火,芩连二陈汤,或加栀子、枳壳。胃虚脉虚软,四肢倦怠,食少或久病,过服克伐之药,致咳逆者,属中气虚,六君子加减。右寸[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78次
呕吐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1:50
标签:

摘要:有声曰呕,无声曰吐,有声无物为干呕。有寒,有火,有食积,有痰饮,有气郁,有胃虚,有虫积,有酒毒。寒吐脉沉紧,四肢逆冷,或兼腹痛而吐者,属寒。卒然而起,或过食生冷,或误服寒药所致,宜温中理胃,生姜理中汤主[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51次
郁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1:48
标签:

摘要:张三锡曰:七情拂郁,结而不畅,始因于气,随痰、血、食、湿热,而变生诸症,理气为先。丹溪先生以香附、抚芎为主治,理可见矣。气郁崔紫虚曰:下手脉沉,便知是气,以故郁脉皆沉而涩。外症胸胁痛,胀闷嗳气,单气郁。[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62次
喘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1:46
标签:

摘要:有火,有痰,有阴虚,有气虚,有火衰。丹溪曰:喘急者,气为火所郁,而作痰在肺胃也。有痰,有火,有阴虚。自小腹下,火起而上逆者,有气虚而致短气者。哮喘遇寒则发,如水鸡声,名哮病。有积痰在肺脘也,必吐去,忌寒[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72次
咳嗽门(《治法汇》)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5 21:44
标签:

摘要:有火,有风,有寒,有痰,有痨,有肺胀。伤风脉浮,兼自汗,头眩,眼胀,鼻塞清涕者,属伤风。冬月十神汤,余月芎苏饮最捷。外感脉浮紧,症兼头痛,拘急,恶寒,发热,无汗者,属寒。冬月十神汤加减,余月芎苏饮加羌活[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82次

诊法

脉理会参
《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十种》序一(《脉理会参》)
《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十种》序二(《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内容提要(《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序(《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上·四脉统领》(《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中·二十八脉详辨》(《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下·脉法备录》(《脉理会参》)
脉理集要
脉学类编
《四言举要类编》自序(《脉学类编》)
参考诸书目(《脉学类编》)
脉学类编
脉粹
校勘记(《脉粹》)
序(《脉粹》)
跋(《脉粹》)
正文(《脉粹》)
萧世基《脉粹》一卷(永正五年抄本)(《脉粹》)
濒湖脉学
痘疹心法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卷之十一
卷之十二
卷之十三
卷之十四
卷之十五
卷之十六
卷之十七
卷之十八
卷之十九
卷之二十
卷之二十一
卷之二十二
卷之二十三
后记
月王药诊
内容提要 前言(《月王药诊》)
卷一(《月王药诊》)
卷二(《月王药诊》)
卷三(《月王药诊》)
卷四(《月王药诊》)
卷五(《月王药诊》)
卷六(《月王药诊》)
卷七(《月王药诊》)
卷八(《月王药诊》)
卷九(《月王药诊》)
后记(《月王药诊》)
译后记(《月王药诊》)
附录 本书所用动、植、矿物药汉文拉丁文名称对照(《月王药诊》)
四诊法
四诊法序(《四诊法》)
脉法(《四诊法》)
脏腑部位(《四诊法》)
诸经不行三部辨(《四诊法》)
十二经脉起止(《四诊法》)
独取寸口(《四诊法》)
三部九候(《四诊法》)
脉形(《四诊法》)
妇人脉(《四诊法》)
四时平脉(《四诊法》)
五脏平脉(《四诊法》)
脉贵有神(《四诊法》)
脉要(《四诊法》)
脉象相类(《四诊法》)
形病相应(《四诊法》)
脉病(《四诊法》)
杂病生死脉(《四诊法》)
诸杂病生死歌(《四诊法》)
脉异(《四诊法》)
危脉(《四诊法》)
太冲尺脉 附冲阳(《四诊法》)
括曰(《四诊法》)
脾胃脉(《四诊法》)
小儿(《四诊法》)
反关脉(《四诊法》)
太素脉伪(《四诊法》)
脏腑部分(《四诊法》)
五官(《四诊法》)
五脏六腑见于面部之图(《四诊法》)
脏腑肢节见于面部之图(《四诊法》)
望色(《四诊法》)
色脉(《四诊法》)
形诊(《四诊法》)
死症(《四诊法》)
诈病(《四诊法》)
声诊(《四诊法》)
问(《四诊法》)
辨舌(《四诊法》)
病机部
卷上序(《病机部》)
气病(《病机部》)
血病(《病机部》)
脾胃(《病机部》)
内伤(《病机部》)
诸虚损(《病机部》)
劳瘵(《病机部》)
发热(《病机部》)
恶寒(《病机部》)
饮食(《病机部》)
痰(《病机部》)
咳嗽(《病机部》)
哮喘(《病机部》)
诸郁(《病机部》)
霍乱转筋(《病机部》)
呕吐哕恶心(《病机部》)
痞满(《病机部》)
噎膈(《病机部》)
吞酸吐酸(《病机部》)
嘈杂嗳气(《病机部》)
肿胀(《病机部》)
胀论(《病机部》)
水肿(《病机部》)
眩晕(《病机部》)
头痛(《病机部》)
胃脘痛(《病机部》)
腹痛(《病机部》)
胁痛(《病机部》)
腰痛(《病机部》)
脚气(《病机部》)
痛风(《病机部》)
痿病(《病机部》)
二厥(《病机部》)
遗尿不禁(《病机部》)
便浊遗精(《病机部》)
淋闭(《病机部》)
消渴(《病机部》)
秘结(《病机部》)
疝气(《病机部》)
耳病(《病机部》)
目病(《病机部》)
口病(《病机部》)
鼻病(《病机部》)
齿病(《病机部》)
咽喉(《病机部》)
卷下序(《病机部》)
真中风(《病机部》)
火(《病机部》)
暑(《病机部》)
湿(《病机部》)
燥(《病机部》)
寒(《病机部》)
疟(《病机部》)
痢疾(《病机部》)
积聚痃癖癥瘕(《病机部》)
惊悸怔忡健忘(《病机部》)
诸汗 (《病机部》)
癫狂(《病机部》)
五癎(《病机部》)
痓病(《病机部》)
黄疸(《病机部》)
痹(《病机部》)
疠风(《病机部》)
关格(《病机部》)
交肠(《病机部》)
脱肛(《病机部》)
肠风脏毒(《病机部》)
多眠不眠(《病机部》)
循衣摸床(《病机部》)
喜笑不休(《病机部》)
怒(《病机部》)
烦躁(《病机部》)
前阴(《病机部》)
妇人月经(《病机部》)
带下(《病机部》)
胎前(《病机部》)
产后(《病机部》)
小儿(《病机部》)
痘疹(《病机部》)
治法汇
治法汇一卷
治法汇二卷
治法汇三卷
治法汇四卷
治法汇五卷
治法汇六卷
治法汇七卷
治法汇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