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12) "查找模板" 搜 索-附 中医药杏林园数据库 - Powered by HDWiki!
创建词条编辑实验

按字母顺序浏览: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其他

搜索“”找到相关内容226篇,用时0.606306秒

分(《承淡安中国针灸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7-26 13:54
标签:

摘要:★部位★★在第二、第三胸椎间,外开三寸,第二肋间之处。★局部解剖★★有僧帽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副神经、背椎神经、后胸廓神经、横颈动脉。★主治症★★颈部之诸肌痉挛(肩背拘急、颈痛不得回顾、肘臂不仁)[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722次
类经翼(《简明针灸辞典》)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7-01 13:11
标签:

摘要:书名。明代张介宾著。《类经图翼》的篇。共四卷。补充《类经》及《类经图翼》之不足。内容分医易、律原、求正录、针灸歌赋。参见类经图翼。[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521次
饼灸(《简明针灸辞典》)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7-01 12:09
标签:

摘要:用药饼的一种。明代《外科发挥》原作熨法,清代许克昌《外科正治全书》卷五改作间接灸法:“生香为末,生姜自然汁和,量患大小作饼,覆患处,以艾灸之。”用治“瘰疬痰毒或风寒袭于经络红肿”。[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47次
大寒内薄骨髓阳逆发头痛第一(颔项痛)(全篇)(精编教材《针灸医籍选》)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29 19:26
标签:

摘要: 【提要】本篇为《甲乙经》第九卷的第一篇,主要论述由于大寒侵入骨髓或阳邪逆于阳经所致各种头痛的症状和主治腧穴。本篇将《素问》第四十七篇、《灵枢》第二十一、二十四、二十六篇和《明堂》三书中的相关[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599次
子饼(《简明针灸辞典》)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6-26 10:58
标签:

摘要:灸用药饼的一种。明代汪机《外科理例·论子饼》:“子为末,唾津和为饼,如三钱厚,安疮上,以艾炷灸之。”近多以子、肉桂、丁香等药末制成药饼,上置艾炷施灸。[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26次
子饼灸(《简明针灸辞典》)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6-26 10:54
标签:

摘要:垫隔子饼施灸。参见子灸、子饼。[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734次
子灸(《简明针灸辞典》)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6-26 10:54
标签:

摘要:间接灸的一种。出《千金翼方》卷二十三:“削子令如棋子厚、正着肿上,以少唾湿子,艾灸子,令热彻”“治脑瘘、诸疖诸痈肿牢坚。”《本草纲目》卷十七引薛已《外科心法》:“痈疽久漏,疮口冷,脓水不绝,内无恶[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06次
阳(《简明针灸辞典》)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6-26 10:53
标签:

摘要:即跗阳。见《素问·气穴论》王冰注。[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417次
分(《简明针灸辞典》)
词条创建者:天才小春创建时间:06-26 10:53
标签:

摘要: 《外台秘要》:“手、足太阳之会。”[释名],依;分,别行。足太阳膀胱经在项下分成两行而下,其中一行(背第二侧线)傍于背俞,本穴居此行之首。[位置]《针灸甲乙经》:“在第二椎下,项内廉[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416次
分(《陆瘦燕朱汝功论腧穴》)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20 17:01
标签:

摘要: 【位置】在第2椎下,两旁各3寸,胛内廉。【解剖】在第2胸椎下方两旁约3寸,第2、3肋骨之间,肩胛骨内侧端的边缘,上层为斜方肌,下层当大小菱形肌的边缘,有颈横动脉降支,分布着肩胛背神经、胸神[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48次
怔忡的针灸治疗(: 惊恐)(《陆瘦燕朱汝功论针灸辨证论治》)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6-17 11:44
标签:

摘要: “怔忡”二字连用,是出于后世医家,古时只有“心悸”和“心动”等名等。《灵枢·经脉》载:“手厥阴心主之脉,是动则病,心中憺憺大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都称“心下悸”“心动悸”“心中悸”[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83次
子六合汤
词条创建者:biaoyin3创建时间:09-21 13:16
标签:

摘要:《医垒元戎》治妊娠伤寒,四肢拘急,身凉微汗,腹中痛,脉沉而迟方。川芎、当归、芍药、熟地黄各一两,桂枝、子各五分。水煎服。[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1937次
子六物汤
词条创建者:biaoyin3创建时间:09-21 13:17
标签:

摘要:《医宗金鉴》治骨疽,骨节痠痛,四肢拘急,自汗气短,小便不利,手足浮肿方。子、甘草各一钱,防己、白术(土炒)、茯苓各八分,桂枝五分。加生姜三片,水煎,食远服。按:此由白术子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而成。[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1922次
子白术汤
词条创建者:biaoyin3创建时间:09-21 13:17
标签:

摘要:《外台秘要》治风湿身疼而烦,不能自转侧,若大便鞭,小便自利方。子三枚,白术四两,炙甘草一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水煎服。按:仲景以桂枝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此方无芍药。原注云:“子白术并走皮中逐水冷”[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1958次
子汤
词条创建者:biaoyin3创建时间:09-21 13:17
标签:

摘要:1. 《伤寒论》治少阴病,身体骨节疼痛,手足寒,口中和,背恶寒,脉沉方。炮子二枚,茯苓、芍药各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水煎去渣,分三次服,日三服。按:这是治疗风湿病见少阴证的主要方剂。2. 《备急千[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2002次
子败毒汤
词条创建者:biaoyin3创建时间:09-21 16:33
标签:

摘要: 《医宗金鉴》治湿毒瘰疬肿疼方。羌活、制子、陈皮、前胡,防风各一钱,炒僵蚕三钱,连翘、茯苓、黄芪、蔓荆子各一钱五分,金银花二钱,甘草节五分。加生姜一片,水煎,食远服。[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1980次
子泻心汤
词条创建者:biaoyin3创建时间:09-21 16:33
标签:

摘要:《伤寒论》治心下痞,而后恶寒汗出方。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子(炮,去皮,另煮取汁)各一两。前三味以开水二升渍泡去滓,入子汁,分二次服。按:此即三黄泻心汤加子法。适用于湿热痞满,舌苔黄,而兼阳虚汗出[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1953次
子细辛汤
词条创建者:biaoyin3创建时间:09-21 16:33
标签:

摘要:《全生指迷方》治心咳,恶寒,时口噤,脉紧大方。子、炙甘草、细辛各半两,人参、菖蒲各一两,五味子二两。研末,每服五钱,水煎服。[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2010次
子独活汤
词条创建者:biaoyin3创建时间:09-21 16:35
标签:

摘要:《圣济总录》治肾脏中风,寒湿骨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脚冷缓弱不遂,头昏耳聋,语言浑浊,四肢沉重方。炮子、独活、天麻、桂、当归各一两,防风、川芎、丹参、萆薢、菖蒲、黄芪、细辛、山茱萸、白术、菊花、牛膝[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1940次
子酒
词条创建者:biaoyin3创建时间:09-21 16:35
标签:

摘要: 《太平圣惠方》治脚气,风毒湿痹,筋脉挛急疼痛方。子、独活各五两。研粗末,好酒五升,浸五六日,每于食前温饮之。[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1030次

没找到想要的?试试全文检索

更多详情,尽在互动百科
更多详情,尽在谷歌搜索